-
誰讓今晚的夜色如此美麗?“夜游經濟”正成為“幸福城市”最急切需求!
2017/08/25導讀:借用《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的一句話,“未來的商業競爭,本質上爭奪的是消費者的時間。”的確,時下城市旅游業競爭的核心已逐漸從游客增量競爭變為游客時間爭奪戰,其中,夜間旅游作為消費者需求不斷進階的消費行為更是如此。一、為什么:夜游經濟是旅游產業中最具商業價值的?時下,城市游客正在向“上午睡覺、下午溜達、晚上瘋玩”的模式轉變。游客用于旅游消費的時間在向晚間靠攏,夜間消費也同樣具有城市一般消費的規模。先看一組城市消費數據:根據目前國內居民的消費習慣調研,60%的消費正發生在夜間。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漢等夜經濟已經相對成熟的城市,人們晚上的消費已占據商家業績的很大比例。其中,廣州服務業產值有55%來源于夜間經濟,成都的餐飲、購物及娛樂市場已成為夜間消費的三大支點。一般而言,晚上人流量、銷售額已達到白天的1倍以上。足以可見,夜間經濟消費市場正變得潛力無窮。與此同時,根據某帶有居住功能的復合型景區統計,夜間時段的旅游收入已占到全部收入的1/2-1/3左右,白天以游覽型消費為主,用餐往往相對簡單,但夜間活動則絕然不同,包含晚餐、夜宵、酒吧、文化演出、購物等等,如加上居住特性,消費則會延伸至第二天。因此,沒有夜游經濟,談什么旅游消費升級!不管從消費者習慣變化趨勢還是數據分析的結構來看,夜間無疑是旅游者最有價值的消費時段。二、夜游經濟兩大最具吸引力的表現形式:策劃夜間吸引力、規劃夜游系統、設計夜游內容、完善夜游配套,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塑造夜間吸引力。舉例說明:NO/1:核心產品組合是夜間演藝+主題街區。夜間大型演藝節目是夜游主導型景區的經典案例,眾多知名景區的核心手法是重金打造一場大型演藝,與當地的核心旅游產品形成時間錯位,緊抓夜間經濟。其中演藝活動,每個時間在10分鐘左右,每半小時循環演出。核心手法是做整體氛圍,每個演出時間雖然不長、規模也不大,但比較精致,配合整個街區的夜景設計,非常有品味、有格調。NO/2:核心產品組合是燈光秀+夜間美食。燈光秀,不像傳統燈會人擠人,而是把燈光秀置于大的生態環境中,游賞過程很自在,再加上夜間豐富的地方美食和游園活動,常年開放也人氣爆棚。當然,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游人住下來體驗,這樣才能帶動民宿和主題商業業態,形成白天旅游+晚上住宿的最佳組合。環顧身邊的各大景區,你會發現,除了這些明里暗里以夜游為主導的旅游項目,從大型主題公園——歡樂谷到傳統景區——古典園林都在開放夜游,以試圖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挖掘游客的夜間消費,夜游已然成為旅游消費升級的重要利器。因此,無論針對本地市民休閑還是外來游客,搶先開拓“夜游”這片藍海,將成為在休閑旅游大潮中脫穎而出的快捷手段與時代機遇。三、夜游經濟——“幸福城市”之最急切需求隨著政府對夜游經濟建設需求提升后,城市景觀照明行業格局發生質的變化:首先,行業需求規模增長至千億規模。全國共338個地級以上城市,2000余個縣級以上城市,若平均每個縣級城市投資0.5億元,則全國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其次,需求正在爆發。無論從國家政策支持,還是武漢、茅臺、杭州等城市景觀亮化所帶來的示范效應,自2016年開始,全國城市亮化需求急切,預計2017-2019年將步入需求爆發期,行業增速達到50%以上。再次,客觀條件具備:1、LED照明產品的成熟化滿足了大規模使用的需求;2、LED照明產品較傳統照明產品具有綠色、節能、環保的優勢;3、內普遍出現供電量持續供大于求的狀態;以上,為夜游經濟的建設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結語:結合政府對夜游經濟建設的特點,以及城市景觀亮化行業區域化分布的特征,深圳市名家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采取“全面布局”的戰略措施,在夜游經濟浪潮中已經具備絕對優勢。
-
繼往開來!深圳市城市照明學會第五屆理事會選舉產生!
2016/02/24【公司新聞】繼往開來!深圳市城市照明學會第五屆理事會選舉產生!1月6日下午3點,在市城管局、市燈光環境管理中心的領導和支持下,2016年深圳市城市照明學會會員大會在銀湖會議中心順利召開,會議最終選舉成立第五屆理事會組織。會議由深圳金達照明董事長張志清主持,首先由第四屆理事會成員肖勁濤副理事長作出學會工作回顧總結,官國雄秘書長作出財務報告總結,孫云蘋監事作出監事工作報告,在場的會員們也對第四屆理事會成員的報告給予熱烈的掌聲,深表贊同并予以感謝.此后,在經過全體會員的投票后,第五屆理事會組織順利產生,會議選舉了深圳市名家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宗玉為學會理事長,深圳市金達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清、深圳市粵大明照明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成敏為副理事長,戈金星先生為學會秘書長,深圳真如電氣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國棟、深圳市特光照明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衛國為理事,郭曉燕女士為學會副秘書長,彭德林先生為學會監事。以下為會員單位選舉成立的第五屆理事會成員:隨后,由當選理事長的程宗玉先生致辭,他指出第五屆理事會將致力于服務會員,同時提升行業自律及管理,抓好培訓工作,并落實相關市政服務工作,運營相關照明行業基金及投融資服務等方面工作。而新的理事會成立后,全體組織成員也表示將繼續積極發展會員,積極開展學會的工作,以壯大學會力量。“總體而言,深圳作為全國照明行業產業鏈最為齊全的城市,對照明行業的人才需求非常旺盛。新一屆的學會成立后,我們將在市城管局和市社會組織管理局的指導下,堅持立會為公的思想,團結會員單位、聯絡社會各界,為照明專項領域做出更多的貢獻,我們也相信,憑借新一屆全體理事會成員的不懈努力,最終一定能夠將學會打造成全國照明行業深具影響力的照明行業協會組織。”理事會眾成員一致表示。深圳市城市照明學會簡介:在深圳市城管局和市燈光中心的領導下,由福田城管局、羅湖城管局、寶安城管局等數十家深圳市政單位及路燈所會員的全力支持下,成立17年以來為深圳城市照明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在城市燈光管理檢查及協調,照明相關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尤為出眾的成就。目前學會秘書處及市燈光職業培訓中心均設立于深圳市城管局辦公大樓,學會也誠摯地歡迎各界人士的光臨及悉心指導。
-
【行業新聞】總投資5.9億元|廣州將對珠江岸線景觀照明進行改造
2016/11/02看珠江夜景,是許多游客來廣州必不可少的旅游項目之一,未來,珠江夜景將更值得期待。昨日,記者從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上發布的“一江兩岸三帶”核心段景觀照明提升工程勘察設計招標公告中獲悉,廣州將對珠江(自白鵝潭至東圃特大橋段)的建筑、橋梁、廣場及岸線景觀照明進行新建改造,涉及岸線共長約40公里,項目建設總投資59375.94萬元。據悉,工程預計2017年啟動。項目詳解平均每公里岸線至少有1萬盞燈“一江兩岸三帶”是指以珠江為紐帶,把珠江兩岸的優勢資源、創新要素串珠成鏈,構筑兩岸經濟帶、創新帶和景觀帶,從而帶動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和提升城市環境品質。這也是廣州未來五年城市空間的重要布局。投入5.9億來建設項目建設總投資59375.94萬元,其中:工程費用49421.41萬元其他費用5556.31萬元預備費用4398.22萬元升級改造約40公里岸線主要是在廣州市珠江白鵝潭至東圃特大橋段,包含“一江、兩岸、三帶”核心段的建筑、橋梁、廣場及岸線景觀照明的新建改造,涉及:約783棟建筑8座橋梁(東圃特大橋、琶洲大橋、海印大橋、獵德大橋、江灣大橋、海珠大橋、解放大橋、白天鵝引橋等)2處廣場(海心沙島建筑和花城廣場)約40公里岸線岸線景觀照明的新建改造含控制系統,總控制燈數不少于40萬盞燈,這意味著平均每公里岸線至少要有1萬盞燈。分近代段和現代段兩區段從設計上,項目主要分為近代段和現代段兩個區段:近代段:大致從白鵝潭(大坦沙島尖)至廣州大橋,河道全長約13公里,涉及沿岸21.61平方公里土地。現代段:大致從廣州大橋到琶洲島東部島尖,河道全長約11公里,涉及沿岸31.34平方公里土地。景觀帶夜景照明不留暗區工程將對“一江兩岸三帶”核心段景觀、功能照明設施分層次建設(即保留、改造、提升、新建)。沿岸路燈系統會得到優化提升:完善岸線、濱江慢行系統的功能照明梳理更換老舊照明設備推進沿岸景觀照明亮化工程完善沿岸一線尚未實施景觀照明的建筑物夜景照明設施實現珠江景觀帶夜景照明不留暗區對現有的景觀照明系統進行優化:充分利用原有設施進行景觀提升通過頂部照明、立面自然內透減少對沿岸居民的光污染景觀將以嶺南文化唱主角此次景觀提升改造強調嶺南文化唱主角:將利用建筑媒體照明,通過整體聯動控制的方式,能夠在建筑立面上以動畫、動漫等媒介展示具有廣州當地和嶺南文化特色的內容,可實現遠程智能集中控制,實現畫面調整。提煉珠江自然元素作為設計主題,塑造珠江標志性夜景,對跨江的橋梁景觀照明進行美化亮化改造,提升珠江夜景的觀賞性和形象魅力。各區規劃各區將如何對接“一江兩岸三帶”?“一江兩岸三帶”核心段從范圍上來看,分別穿過了廣州的荔灣區、海珠區、越秀區、天河區、黃埔區等廣州市中心城區。對于廣州市提出的“一江兩岸三帶”布局,各區也給予積極對接,并給予相應的規劃。荔灣:三大片區現代高端荔灣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將依托“一江兩岸三帶”建設,突出“精品珠江西十公里”白鵝潭段城市歷史風貌濱水長廊的優勢,打造“一江兩岸三帶”建設示范區。并重點推進三大片區建設:白鵝潭起步區將發展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大坦沙島中新合作區將發展精準醫療等新興戰略產業及現代生活性服務業總部,而珠江西岸生產性服務業總部聚集區將引入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和醫療健康科技產業。其中,占地56.14公頃的廣船地塊將構建500億產值的海洋產業生態圈,服務廣州市“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廣鋼新城將重點加快廣鋼總部大樓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的高端生態居住中心。越秀:“長堤十里洋場”新地標越秀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將高標準打造濱水長廊。對接市“一江兩岸三帶”戰略,制定“長堤十里洋場”復興計劃,實施31項重點建設項目,打通13.4公里濱江岸線,改造提升沿江景觀和休閑功能,構建“一堤、一港、一島、一湖”空間格局,打造路徑連續貫通、步行安全舒適的濱水環境。以海珠丹心為重要節點,推進16.5萬平方米恒基中心和4萬平方米海珠廣場地下空間開發,打造廣州傳統中軸線新地標。同時,抓住珠江兩岸景觀品質升級契機,加快港灣廣場及大沙頭游船碼頭建設,完善游客集散中心、停車場等配套設施,打造集珠江夜游、旅游購物、文化體驗為一體的都市休閑旅游港。海珠:三大板塊濱水文化休閑海珠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將貫徹市優化提升“一江兩岸三帶”的發展規劃,重點規劃建設白鵝潭到琶洲島東端二十公里精品珠江,高水平建設經濟帶、創新帶和景觀帶。著力打造琶洲、南中軸及中大國際創新谷、海珠灣濱水區三大板塊。推進海珠灣濱水區規劃,延續廣紙片區居住和商業商貿、鳳凰片區創新產業發展的主導功能,強化濱水文化休閑功能,引導控制好沿江天際線、景觀界面和建筑高度。優化海珠灣(瀝滘)樞紐綜合商務區城市設計。天河:大都市魅力嶺南水岸天河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將在廣州建設“三中心一體系”“三大戰略樞紐”和“一江兩岸三帶”中找動力,構建珠江新城、廣州國際金融城、天河智慧城“三區支撐”,著力優化珠江沿岸(天河段)景觀帶,打造展現大都市魅力的嶺南水岸。重點推進轄內高架橋等橋梁景觀提升、設施改造,完善維護管養機制,在2017年底前將高架橋等橋梁打造成實用美觀精品橋。黃埔:北擴中聚南提中共黃埔區第一屆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提出,將對接廣州市三大戰略樞紐和“一江兩岸三帶”布局,創新“北擴、中聚、南提”的規劃思路,整合三大板塊,優化中新廣州知識城功能組團和片區布局,提升廣州科學城集約發展水平,推動黃埔臨港經濟區岸線轉型、產業升級,實現產業鏈條對接、服務功能互補、發展資源共享。聚焦珠江黃金岸線和生態人文景觀,開展科學城、臨港經濟區、長嶺居、生物島等重點片區城市設計,制定城市設計指引,把城市設計要求納入土地出讓條件,打造北部嶺南山水、中部現代宜居、南部濱水人文的特色城區。
查看更多